发布日期:2025-01-30 21:46 点击次数:56
共度几多荣辱与浮沉,历经几度兴盛与衰亡。《中华世纪坛序》上刻写着的“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正是中华文明的真实写照,在中华文化所经历的五千年沧海桑田变化中,留下的史书典籍,浩如烟海,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辉煌的历史,所以缅怀那些岁月,翻译古文诗歌,致敬先贤圣士几乎成了文学家们“标配”。
一份引爆热点的质疑
谈到文怀沙,如果您去搜索这三个字,不难发现百度百科上是这么介绍的“著名的国学大师、红学家、书画家,新中国楚辞研究第一人,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中国文学界就有一定的威望”;媒体为赚取流量吸引眼球也热衷于给他安上“百岁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等让人不明觉厉的身份,但是人们对于文怀沙身上的这些标签的真实性的质疑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
2009年的2月份,《人民日报》资深记者、学者李辉在《北京晚报》上撰写的一篇关于揭露文怀沙年龄,质疑文怀沙学术水平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引爆了文化圈,更引爆了吃瓜群众,成为当时的一场文化大事件。
展开剩余82%李辉发表的这一篇文章正是代表了那些不愿发声的人们的心声,他先是揭露文怀沙的年龄——虚报十岁,真实年龄未到一百岁;再是质疑文怀沙的文化水平——难见一本学术专著,所译诗歌错误频频。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对文怀沙存有质疑的人和文怀沙的忠实粉丝瞬时分成了两大阵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早十年,晚十年
这么多年来,文怀沙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始终称自己已年逾九十,并且在2008年的采访中公开表示自己出生在1910年的1月份,如此算来,在2009年时称文老一句“百岁老人”也算名副其实。然而,在李辉的考证中,却得出了文怀沙的真实出生年份为1921年,虚报了整整十一岁的结论。
李辉在文章中写到,文怀沙的真实年龄大概在八十八岁左右,而他虚构自己年龄的原因大概是为了给自己虚构的早年传奇经历提供更大的便利,以文怀沙自述的“在1928年被聘请到国立的女子师范学院担任教授”为例,如果按照他的真实出生年份1921年来算,那时也不过七岁而已,但是按照虚构的1910年来算,那时已经18岁——少年有为,多么耀眼的光环啊。
除了李辉在文章中提到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名册记载文怀沙出生年份为1922年”“文怀沙1963年被判劳改填写的年龄是43岁”“中国国家话剧院记载文怀沙出生年份为1921年”这三个指证文怀沙出生在1921年前后的证据外,复旦大学王维铮教授也为其作证,指出文怀沙至多九十余岁。
但是相比李辉给出的这三条“干巴巴”的数据,证明文怀沙确实出生在1910年的证据明显要更“声情并茂”。
出生在1910年,与文怀沙前妻结了婚的卞之琳老师曾多次对周围人的说“文怀沙与我同年”;出生在1917年,在1963年受到文怀沙揭发的吴祖光先生曾表示“文怀沙比我要大上好几岁,却不老实,在单位里小报岁数”;与文怀沙一同长大的才女林北丽,曾在2006年临终前写给文怀沙的信中提到,文怀沙96岁,自己91岁。
除了这三个人的证明外,还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也对文怀沙出生在1910年做了证明,经爱国诗人艾青之子艾丹转述“我的父亲生前多次向我提及‘文怀沙与我同龄’”;季羡林先生也表示“他与我比肩,年龄哪能相差十岁之多?”而艾老和季老都出生在1910年左右。
关于年龄,好似正反方都有着自己的依据和道理,但是年龄的争论不休,却没有带到人们对文怀沙学术的质疑上,在文怀沙是个“假大师”的这件事上,无论是学者还是群众,他们的意见似乎都呈现出了惊人的一致。
国学大师?楚辞泰斗?
事实上,随着这几年在为了吸引人眼球的媒体的炒作下,文怀沙的突然走红,让不少老一辈的文化人纷纷对他的“国学大师”“楚辞泰斗”的身份产生质疑。
在谈到文怀沙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屈原集》时,曾与文怀沙共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的舒芜先生就指出过“当时包括文怀沙在内的共七位本社编辑人员都被交派到了为书籍注释翻译的任务,几本书中除了四部长篇小说以外,其它的都不过是薄薄的一本,并且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注释完全采取简单通俗的方法,然而就在这样简单的要求上,文先生还是一出手就砸了锅,没过多久就被调离人社了。”
至于为什么说文怀沙一出手就砸了锅,又是怎样砸了锅的,我们大概可以从臧克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批评文怀沙的文章中窥得一二:“文怀沙在解释屈原的《离骚》中‘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一句时,将这句中本为‘姊妹’之意的‘女嬃’注解为暧昧的‘女伴’,把意为‘严厉地’之意的‘申申’解释为‘娇喘吁吁的样子’,可谓是暧昧之极,引人遐想联翩。”
如此评价文怀沙的不单单只有舒芜和臧克家两位。中山大学教授桑兵就曾说过“在中国的学术界里根本就没有文怀沙的一席之地”;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更是指出,中国学术界连文怀沙这个人都没有承认过;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黄灵庚也说过“文怀沙是什么水平,学术界最清楚。”
就算有极少数对文怀沙投以正面评价的除了水军和好友,就是称赞他书法的,对于他的学问却是只字不提。
文坛的“清理门户”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记者对中国最优秀的批评家和作家之一的朱大可先生就这次由李辉揭秘文怀沙造假引起的文化事件进行采访时,朱大可先生认为,这场揭秘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将文怀沙从神坛上拽落,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今社会的人们对泛滥成灾的“大师”现象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历史上从来没有官方封赐的大师,那些自封的“大师”一旦没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等待他们的只有脱下“大师”的虚假外衣这一个结果。
同时,他也表示,这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大众狂欢,在这次事件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知识界的自我反省和清算。
是啊,文怀沙只是一个被喜欢讲究依据的李辉遇上了,并撞了个满怀的“不幸者”,他只是学术界弄虚作假的一个代表,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这场“打假”行动带来的对需要质疑的事物就该钻研到底,抓住不放的精神才是值得永远延续的。
文/赵贺澜中国十大股票配资公司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免费股票配资平台_网络股票配资_网上正规实盘配资网站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